top of page

潛水計劃,系啥米,可以吃嗎?


潛水計劃系啥米? 可以吃嗎?

答:不能吃,但能留著你的命讓你一直吃!

潛水計劃,相信在初學潛水時,各位都會聽到的名詞。啊就算沒聽過,也知道在下水前,教練會告訴你關於這次潛水的潛點介紹、入水方式、路線、最大深度、潛水時間、該回程之殘壓、注意事項、水中可能的突發狀況及處置…等等的狀況,是吧? 沒有? !那就是你沒認真上課~啊?! 不然就是教練沒認真教課~囉?!

在初階開放水域上課時,教練應該都會提到這些。潛水計劃對每一次潛水來說是相當重要,所有人才知道下水時要注意什麼,預期可能會遇到什麼狀況,又發生狀況時該如何處置反應。但又有多少能體會到它(潛水計劃)的重要性呢?

我想一開始很有可能是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。對一個初學者來說,能在短短的四支潛水中,從無到有的可以控制自身在水中的上浮與下潛,進而能夠適當的控制中性浮力,而不去傷害到海中生物亦不傷害到自己,基本的狀況可以自行排除而不產生另外的問題,比能夠熟悉潛水計劃且準確的執行,對我來說,是更重要去學習的。

所以在當時的潛水計劃,執行面其實是在教練身上,不會完全落在學生的身上。因此應該是較少數人會了解到計劃的重要性。然而,在你陸續參加潛水旅遊,增加了潛水的經驗,也更能熟悉在水下的控制時,那麼那時就該是你開始注意潛水計劃的開始了。

保守的潛水,永遠是最重要的。海一直在,命只有一條。

廣義的潛水計劃,可以說是從你開始決定要去潛水開始。有自己裝備的,裝備是否完善? 是否太久沒潛了需要保養? 怎麼提著大包小包到國內外的潛點? 身體的狀況是否可以潛水? 潛點當時的天氣否可以下水? 是否有備案的潛點? 當地潛店的品質? 導潛的素質? 住宿、交通、食宿等等,好多好煩~

狹義的潛水計劃,說明的就是該次潛水的下水點狀況(浪況、流況、能見度等)、如何出入水、潛水路徑、潛水目的、置底時間、最大深度、預計回程殘壓、安全停留、減壓停留、潛伴制度、潛伴失散、預設狀況、問題排除、潛伴該次潛水的生理、心理狀況是否妥當、對該次潛水計劃是否明白清楚、是否同意…等等。也就是可以說是成把要下水、潛水過程、到出水面安全地回到船上、岸上時的流程跑過一次,大家都知道要注意什麼,應該注意什麼,而不會在發生問題時驚慌失措不知如何處置。

過去沒有電腦錶時,需要看dive table來計算制定潛水時間與深度,做出你的潛水計劃,而潛水的時間相較為短,因為dive table上的深度與免減壓停留時間是無法在水中即時計算。即使可以,也不精確。

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,休閒潛水的潛友們都知道潛水電腦錶的重要性,也會人手一支。潛水時看著錶顯示最大深度、即時深度、潛水時間、免停留時間,都會讓潛水更加的安全。

現在的電腦錶,在深度變化的同時,電腦錶也能同步地進行運算,潛水員可以隨時得知在當前深度下可停留的時間為多少。然而,過多的依賴電腦錶的同時,會有人把潛水電腦錶的數字推到極致,認為只要在安全數字內上來,都是安全。

當然,在電腦錶安全範圍以內結束潛水,電腦錶的顯示是安全的。但實際上,你的身體就保證一定沒有問題嗎? 其實在ow 的課堂中,相信也有討論到,現存的潛水模式沒有任何一種是保證安全,即便你在規定的時間、深度,上升或結束潛水。言下之意,是告訴你要潛水的更保守、更安全。

若是休閒潛水,就應該設定為免減壓停留潛水(忘了的人去看書或去問你教練),可以的話就提早上升到較淺的深度,提早排除體內多餘的氮氣。即便是休閒潛水,在潛水的過程中若能配合潛點安排不同深度的上升與停留,相對來說是更為安全的。在即將要結束潛水時,也需要在5 米處做 3 分鐘的安全停留,目的也是讓身體排除多餘的氮氣(有緊急狀況除外)。

另外重要提醒,在做完安全停留後,由5米上升至水面時,更要控制好上升的速度回到水面上。10米處上升至5米,與5米處上升至水面,哪一個壓力差較大呢? 相信大家都知道為什麼吧? 不知道? 去問你的教練吧~! 或者來問我也行。這也就是為什麼要加強練習自身的中性浮力控制,一直是我上課強調與壓榨學生地方。

潛水計劃,可以在事前讓導潛與潛水員做溝通,作必要資訊的交流,潛水員了解該次潛點的狀況及潛水流程,導潛也可以從聊天中大約知道潛水員的狀況,或可能在水下會遇到的問題,可以避免掉在水中做無法交談的溝通,順利排除問題,安全回到水面上。

所以說,潛水計劃重要嗎?

以下影片是在網路上看到的,影片中有許多錯誤是可以避免的,有人知道是哪些嗎?

中性浮力重要嗎? 深度與時間的控制重要嗎? 時時監看自己與潛伴的殘壓重要嗎? 潛伴制度重要嗎? 導潛的素質重要嗎?

自己的命,重要嗎?

Featured Posts
請稍後再來
文章發佈後將於此處顯示。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Twitter Basic Square
  • Google+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